大悟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意见》,在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下,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共同签署了《基层检察院跨省(市)结对共建协议》。一年来,该院主动向“海”借力,坚持资源共享、经验互鉴、发展互促,共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聚焦政治引领 双向互动提升共建内驱力
加强党组联动。聚焦发挥党组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领导作用,加强两地党组间共学共研、共商共促。自共建协议签订以来,两地“一把手”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,线上常态化联络,线下带队互相走访,两院班子成员围绕党建、业务、管理机制、数字检察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讨论,为结对共建工作的实施落地开好局、起好步,开启了创新理论共学、全局工作共谋、联动工作共促的新篇章。
加强支部联建。强化党建活动对业务工作的引领推动作用,以支部共建促进深度融合。该院与静安区检察院充分利用两地红色教育资源、文化设施资源等,跨院联动开展支部活动。两地干部共同参观上海市中共二大会址、中原突围纪念墙,通过沉浸式参观、情景式学习,共话党的二大会议精神和“中原突围”精神,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了两座“红色之城”的双向奔赴,增强结对共建的责任感、使命感。
加强人员联络。两院以联学联建活动为契机,双方党组成员、中层干部、青年干警纷纷建立联系,多渠道搭建互学桥梁,在“常沟通”“勤交流”中不断加强了解。两地刑检检察官、检察技术人员、政工干部、司法行政人员等在日常工作中分别就刑事犯罪案件办理、数字检察赋能、人才队伍培养等全面深入交流,相互分享各自工作开展实际情况,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各自工作的亮点特色,以点带面共筑“连心桥”。
深化业务交流 经验互鉴激发共建源动力
以“共研”促质效提升。时任静安区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马玮玮受邀到该院参加结对共建交流研讨会,两院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、犯罪治理、未检工作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,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,促进了理念更新。双方依托“院-部门-检察官办案组”三个层面的沟通联系,强化日常业务交流、案件会商、难题会诊,不断带动检察履职能力提升,以实际行动落实好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要求。
以“联创”树品牌标杆。深入学习最高检调研上海检察工作时应勇检察长的讲话精神,尤其是应检充分肯定静安区检察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、“检护民生”专项行动开展得“实”。该院党组带队赴静安区检察院学习考察,随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打造了“检单爱”工作室,创新“三员三地”工作法,实质化入驻县综治中心,得到省院领导批示肯定。开展的“涉企案件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”专项工作,获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工作表扬。
以“互学”强能力建设。在业务交流过程中,针对高素质专业化检察官队伍培养问题,该院分享了检察官助理实质化参与办案的能力培养方案,静安区检察院分享了“检察官助理分阶段培养”工作的具体举措。在此基础上,该院对现行的检察官助理培养方案进行升级,扎实推进轮岗交流、跟班学习和参与重案要案办理等机制,强化实训赋能,注重在案件办理和检察辅助事务等方面补短板、强素质、增才干,促进检察官助理提升综合能力。
注重队伍建设 优势互补释放共建生命力
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发展。该院积极学习静安区检察院“四范”党建工作法和“奋静者”党建品牌矩阵经验,继承和发扬大悟县中原突围精神、革命老区精神,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双融双促新路径。围绕“一支部一特色”,精心培育“利剑守护 刑检铸魂”“护公益 守民心”等支部品牌,形成党建“1+4”品牌矩阵,引领带动各项业务工作提质增效。其中机关党支部打造的“六型”党支部获评“红旗党支部”。
强化青年干警素能培养。借鉴静安区检察院年轻干部培养经验,升级“悟检三人行”品牌内涵。建立“双导师”培养机制,为每一名30岁以下青年干警配备一名业务导师和一名思政导师,强化教育、引导和帮助,在结对帮扶中青年干警政治素质、业务能力不断提升。把“年轻人的事交给年轻人做”,进一步发挥“悟思、悟行、悟新、悟学”四支青锋队作用,定期开展“午间沙龙”“理论调研人人讲”等活动提升青年干警综合素能。
优化检察队伍管理模式。引入静安区检察院具象管理模式,根据检察工作发展的新变化、新要求,优化具有悟检特色的“德能勤绩廉”考核方式。内容上,紧跟最高检“一取消三不再”要求,调整考核指标和权重,突出对典型案例、经验推广、理论调研等基层院高质量发展内容的考量。效果上,强化结果运用,将考核结果与“能者上、平者让、庸者下”机制结合,实现“考核-培养-使用”闭环,营造担当实干、奋发进取工作氛围。
下一步,大悟县人民检察院将深化结对共建成果转化,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、青年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拓宽工作思路、创新工作方法、完善工作机制,在互学互促、共建共享中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