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风格

【悟检三人行】李越: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4-12-02      

 

  2021年,我进入县检察院工作,从此开启了一段“凿壁偷光、囊萤映雪”的法律研究旅程,一转眼已过了3个年头。说实话,接到这个“任务”后,自感诚惶诚恐,作为一个检察理论研究领域的“学术新手”,唯恐自己不成熟的思想和见解在各位资深检察官面前班门弄斧。我静心思考了许久,这三年来的心路历程在脑海里徐徐展开,也便有了清晰的撰写思路,那就是以自己的体悟,谈一谈检察理论研究“新手”的成长历程。 

  彷徨:初探理论研究的艰难

  普通法本毕业的我研究基本功不算扎实,唯一的论文写作经历仅仅来自于大学毕业论文的撰写,初来检察院后从事的又是行政综合岗位,从未涉猎检察业务和法律实务,面对各种高难度的课题任务,不免有种“无从下笔”的茫然。我深知,检察理论研究需要深厚的理论积淀、极强的思辨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,而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。 

  在历经一段时间的文献研读和尝试写作后,我如同误入浩瀚森林的幼童,根本找不到前行的方向,真正体会到检察理论研究对于我这个“新手”的难度。幸好,我的前行路上并不孤单,许多冥思苦想的艰难时刻,张滢张主任给了我指点和帮助,在她的帮助下,我从小处着眼、从实际问题出发,研究选题、确定大纲、形成初稿、多次修改到最后形成定稿,我的第一篇关于红色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主题的论文就此诞生,我也迈出了在检察理论研究道路上前进的第一步。 

  慰藉:偶得认可的惊喜 

  正是第一篇文章的激励,调动了我的积极性,此后我更加深入地学习钻研思考如何撰文投稿。起初,我深知自己文字水平较低、理论基础薄弱,一般选题较小,也更多参考借鉴其他论文作者的观点,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创新,文稿采用率始终难以提升。研究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如果缺乏问题意识,对问题缺乏真正的思考,其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。 

  后来,在张主任的安排下,我学着开始撰写问题建议类信息稿、专题调研报告等材料,以此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调研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、批量分析案件数据、采访案件承办人、前往其他单位开展调研,不断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,慢慢的学会了如何在文稿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。在张主任的鼓励下,我试着申请了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,并成功被省院选中。那篇红色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主题的论文也被我大幅修改润色,成为湖北省法学会向第三届“苏区法制研究论坛”选送的论文之一,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理论研究的些许欣喜,焦躁不安的内心得到了一些慰藉。 

  欢喜:发表成果的鼓舞 

 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,我积累了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,也陆续有一些文章入选“推进新时代检律关系创新发展研讨会”这样的省级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集。一度,我热衷于发掘各地的小型学术研讨会,并视其为投稿加分的“黄金渠道”,试图通过量的积累“弯道超车”,而忽视了质的提升。理论研究如同登山,不同等级的法学刊物正是一座座山峰,那时的我沉湎于山脚的花团锦簇,拒绝攀援通向山顶的嶙峋小路。 

  然而,山脚的风光再美,也终有“人间四月芳菲尽”的时候,猝然收紧的论坛初审标准让我如梦初醒,如何驾驭更深更新的选题,让理论调研成果质量更上一层楼成了我迫在眉睫的难题。我只能又用上“最笨”的方法,打开市院和省院的网站,把最新的领导动向、政策方针一篇篇地打印出来,比对本年度最高检和省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目录和《调研和指导》《中国检察官》等刊物,利用休息的时间,逐字逐句地读,思考文章的切入点,揣摩行文的逻辑,模仿笔触、吸收精华。通过沉心静气的坚持,我对期刊的投稿要求和选稿偏好更烂熟于心,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初稿进行打磨,这篇稿件最终成功在《法治时代》杂志上刊发,并被中国行为法学会官网转载。 

  体会:“学术新手”的学习策略 

  真正的理论研究,是扎扎实实的过程,酸甜苦辣,尽在其中。回顾我的学习历程,也有一些对检察理论研究的学习体会,在此也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像我一样的“学术新手”有所帮助: 

  一要坚守研究初心。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实务角度入手,为难题调研攻坚做足思想准备。二要全面梳理该领域重要政策、学术大咖的主旨思想。反复研读已有佳作,把握研究动态和趋势,找准研究问题的薄弱点和迫切点。三要保持与一线检察人员的密切沟通。有时一次讨论、一个建议或许都能给我们醍醐灌顶的启发。四要加强与其他课题组的交流学习,三人行必有我师,勤学好问乃成家之本,虚心求教才能厚积薄发。五要笔耕不辍,勤于写作。想法再好,如果不动笔,那也只是空想。都知道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”,但前提是要“写出来”。六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审稿意见。一次高质量的修稿或许会给论文带来“起死回生”的机会,切不可敷衍了事。 

  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检察理论研究的山再高,攀下去,总能登顶,不必停留、也不能懈怠,更不要犹豫,也祝愿大家在理论研究的旅途上,一路追风赶月,走过平芜后,得见春山。